ID书屋
ID书屋 >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 第6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8节

 

普通的青布牛车。

柳苇:“……”

当然,她不是最辛苦的。

在她上车下车的时候,四爷·陆北旌一直骑着马在旁边立着,还有一群演侍卫的也在旁边立着,还有一群阿哥爷也披挂得非常华丽在旁边立着当背景板。

还有阿哥爷们的福晋,这些因为是远景,于导非常聪明的用了群演,没有用选好的演员。

省事!省钱!

反正镜头对准的只有她,剩下这些全是背景板。

虽然她扮演的是个小格格,可这些大爷全是她戏里的配角。

看看!这才叫命运呢。

拍完后,她坐上房车就睡着了。第一天拍摄:二十小时。

然后她就换阵地了。于导暂时还不能走,他要继续拍大场面,故宫租了就不能浪费,好多发生在宫里朝堂上的故事呢。

她这边就很轻松了,大场面没有了,全是小场面了。她挪到横店去了,柳无眉跟着过来了,她说她来拍这边的画面。

柳无眉:“你放心,我有执导的经验的,老于的组我常常帮他盯组的。”

她点点头。她已经听方芳提过了,柳无眉想拍《清穿》的电视剧版,于导拍电影版,电视剧版他想让他太太来拍。

本来她以为这跟她没关系的,她只是拍个电影,电视剧是什么样她就不管了。

但方芳想让她也拍电视剧。

方芳:“这一套班子最好是原班人马拍下来,这样戏的味道不会变。”

她想了想,说:“除非柳无眉拍得非常好,不然我可是不会放心的。”

方芳:“放心,你可以先看看她的水平怎么样。要是不行,那你就带你的人过来拍嘛。”

也对,她还有史导呢。

她一走,徐飞雁等人也都跟过来了。真论起妆容来,徐飞雁比她要精致一些,但是——很奇怪的,她涂上红唇后,反而显得更冷淡了,有种庙里泥胎木塑的味儿。

换到横店后,租了个古风亭院就开始拍东小院的事。

东小院也要换上几次景。

第一次,她是跟另一个格格宋氏同住一排屋,这边两间归她,那边两间归宋氏。

两人的穿着打扮也各有不同。

宋氏穿淡黄淡绿,她穿桃红柳绿。

两人的头上一样很寡淡,没几样金银珠宝首饰。

她就戴了好几枝堆纱花,宋氏就是几件老金首饰换着戴,像是父母祖辈给的嫁妆。

她在屋里窗下坐着,宫女就要在门槛上坐着——因为屋里没光。

然后她就开始换首饰了。

先是一件粉色碧玺制成桃花的簪子,再是一套精巧的江南样式的金头面。

身上的衣服也换了许多次。

宋氏就总是那几件换着穿。

然后宋氏也开始换好看的衣料衣饰了,她的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她则躺在床上一脸病容。

然后就换屋子了。

第二次的屋子,是一个圈起来的两进院子。门口摆上了太平缸用来防火。院里架起了葡萄架,后院还有一株石榴树。

她就在石榴花抽芽发红的时候有了身孕,在飘雪的冬夜生了孩子。

第三次的屋子是个大院子,三进。院子里有了大滑梯和沙坑。还盖了两个狗屋。

第四次就挪到圆明园去了。

第五次就是永寿宫了。

看完这些拍摄计划,她才知道柳无眉要在这么多不同的景里拍。

这可是非常考验人的能力的。

如果她真的能拍好,那电视剧也不是不可以。

因为陆北旌现在正在故宫拍他的戏,所以她这边的戏就没有四阿哥参与了!全是她与其他人的戏。

很多配角现在都没来,因为要凑时间。比如宋氏等格格们的戏就要等四阿哥来了之后再拍才更合适。

她现在就是跟玉瓶、赵全保等太监的戏,还有福晋·徐飞雁也暂时没来,因为她跟她的戏也不算特别多。

柳苇:“不多吗?”她看剧本时怎么觉得李薇跟福晋的戏很多啊。

柳无眉:“你跟她是对比,所以看起来似乎总是你俩的戏,但事实上你们对戏的时候很少,更接近神交。就是都知道彼此,但真正见面也就几次而已。

而她跟玉瓶、赵全保的戏那是贼多。

剧本里给这些人的身份还都挺详细的。

比如玉瓶是包衣人,宫女们全是包衣人,选的全都是身材样貌都不错的年轻女孩子,穿起宫女那鸭屎绿或土褐色的大褂子也青春美丽,而且全是没整过容的,有圆脸有长脸有瓜子脸,眉眼都挺醒目的,属于能一眼分出谁是谁的地步。

赵全保是山东籍出身的太监,一眼看过去,面相忠厚的年轻人,再细看,有不少心眼的样子。

还有张德胜,他是苏培盛的徒弟,苏培盛不在,在北京陪陆北旌呢。张德胜是保定人,一笑两酒窝,通身有文气。

刘宝泉,山东人。阿哥所御膳房大太监,胖,面善,和气。是一位老戏骨。她就常在台湾的剧里看到他,从来都是演大老板的,没想到这回来演个大太监。他笑眯眯的穿着蓝色的太监服,一看就是大太监,都不用人说,都像九千岁的样子。

小路子,刘宝泉的小徒弟,是个台湾出身的言情剧演员,偶像派,穿现代装还是挺帅的,但是一换太监服,那小白脸蛋,瘦而无肉,一看就是小太监!眼睛圆又亮,还挺萌的,属于一看就是主角阵营里的好人。

还有几个嬷嬷。

大嬷嬷,面容慈祥,这是个北京的老演员了,以前都是演古装剧里的大太太的。

柳嬷嬷,小圆脸,扎个秃脑袋的把子,头皮抹的溜光,戴一条抹额,明明是媒婆式的打扮,竟然显得干净利落。

到这里见到这么多的人物,她才算明白柳无眉说的“尽量还原”是什么意思。

就她见过的宫女、嬷嬷,真的身上首饰非常、非常少。

《红楼梦》里的丫头也是头饰、耳环、戒指、手镯都有的,虽然金的银的玉的,精致不精致有区别,但都有。丫头们的衣服也是分了布的、绸的,有花没花,素色还是带纹绣。

但是目前的宫女和嬷嬷就真的全是布制大褂,春夏穿绿,秋冬穿褐。

嬷嬷手上戴老银或老金的顶针,手上或有佛珠,那也是菩提子、木珠子的,玛瑙或玉的都没有,凡有的,都是上面赏的。

宫女用茶叶梗塞住了耳洞,手上没有戒指、手镯,头上也没有首饰,就是梳成把子头,露出大脑门。

玉瓶这样的贴身宫女,到了李薇当了侧福晋后,头上才用了老金的钗,偶尔也能戴一戴耳坠子——还是李薇赏的。

而且她们都不能用粉,也不能用胭脂。

只有几个人用凤仙花染了指甲,还是柳无眉特意挑出来的几个年轻女演员。

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柳苇,用了粉,用了胭脂,穿着桃红柳绿的上袄下衫,头上还有插戴的堆纱花,后期她身上的衣服一次比一次华丽,头饰一次比一次多,站在人堆里都有种光彩夺目的感觉。

扮完拍了剧照,她一看就觉得这做个旧就可以冒充当年的老照片了。

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阿哥和皇帝会喜欢妃嫔不喜欢宫女了,就这一群灰头土脸的宫女中要有一个得宠的,那该漂亮成什么样啊。

——由此可证,德妃和良妃这两个从宫女出身的宫妃是何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