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9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节

 

然后接下来韩彻同样还要在巩州河道附近,择选地方增设新转运仓一事,工作开展的就也是相当的顺利。

要知晓工作当中,同事摆出友好态度,更愿意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是真的能省下不少麻烦事,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

至于功劳,只要他们能愿意这么配合,韩彻肯定也会信守承诺向朝廷奏请。

在巩州事务忙完后,韩彻就带着韩老三又乘坐船只,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继续逐一检验各地新造专用运输船只的演练实操,以及按需增设新转运仓的事务。

不出意外,他们后面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烈欢迎。

大家都知晓,韩彻是要来专门筹建一个新的漕运部门,只要他顺利将这项公务完成,以后地方上的税粮和各类物资的水道运输一事,就不再需要地方官府去负责了。

韩彻这边越快完成漕运改良一事,他们就能越快摆脱掉河道运输各类物资的重任,还能享受各种好处。

随韩彻来办理事务的工作组的其他官吏们,也是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官场上的同僚们,也可以做到人人皆这般的亲切又友好的给予各种自己想要的协助。

也使得工作组的官吏们,忍不住在心中猜测韩彻接下来要打算如何解决常平仓一事。

要知晓当初太子可是任命韩彻兼任转运使,度支使,以及常平使,三项职责。

时下漕运这块,对地方官府所能带来的好处极少,所要承担的责任却大。

常平仓不同,因着朝廷中/央/政/府的全权放权,使得各地方官员在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极大。甚至这部分所带来的巨额灰色收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官场上人人皆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摆到明面上来处理的事。

这便也是韩彻上一次过来巡查时,各地方官员对他面上态度恭敬,实则却暗自警惕提防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一些地方官员也是一面热情友好配合漕运改良一事,一面也在紧盯韩彻和工作组的其他动作。

然他们不管怎么盯,韩彻都只是带着整个工作组,全身心的扎进漕运事务上,仿佛全然忘记身上还背负着解决常平仓的公务。

渐渐的,有些人就疑惑起来了。

“如何?那韩彻依旧未行动起来么?”

“未有呢,除了漕运相关事务,别的从未见他行动。”

“啧,倒是一个聪明人。”

“他若不聪明,又如何能想得到这漕运改良的好法子?”

“还是不要掉以轻心,多注意着些。”

“放心!他若是不肯安分,咱们定会让他知晓知晓厉害。”

“希望他能一直这么聪明吧!”

漕运改良这事到底给大家都带来了不少好处,他们跟韩彻往日也从未结仇过,原是应该友好的共存才是。

此时,韩彻这边,已经带着韩老三再次抵达至松州来。

农历五月中旬的松州,终于让韩彻等人感受了一把时下江南水乡独有的秀丽之美。

这般秀美的景色,再配上最后一段河道专业运输船队的演练完成,让人本就愉悦的心情更佳了起来。

韩彻也开始着人安排将江南区域今年夏税所征缴到的一应税收一并运输到京城,作为检验漕运改良后的全段运输效果。

这次从松州到京城,中间一共转运五次,最终于农历七月十二这日顺利抵达京城河道大码头。

太子和京中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大臣们,也几乎很快就先后都收到了这消息。

“什么?这就运输回来了?”听闻消息,太子惊得表情都僵住了。

这么多年来,为了避免老皇帝的各种猜忌,好争夺到最终胜利,太子可是极为擅隐忍和控制情绪的。

“不是说五月二十六那日才从松州出发的么?”待好不容易缓和过来,太子仍旧难以置信的问道。

也就是说,过去这段正常需要好几个月的运输时间,韩彻这次竟然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完成了运输!

最要紧的是,运输损耗也被他全程控制住了!

得罪

韩彻这边才刚忙完这次运输物资和税粮的事物,马上就收到了太子的传唤。

待到进了殿内,韩彻给太子行礼过后,太子一脸和善亲切的表示韩彻这趟差事办得辛苦了。

韩彻自是忙言道自己不辛苦,说他既得殿下信重,担任此等要职,所作所为全是他本职应尽之责。

太子少不得又是对韩彻一番夸赞。

如此一番来往后,太子才对韩彻详细询问这次从松州运输物资和税粮的事。结果韩彻的回答,又一次让太子为之大受震惊。

“什么?每石粮食运输耗费竟不足六十四文!此言当真?”因为太过震惊,一向来善隐忍的太子一时之间都未能控制好声音的高度,而变得有些尖锐起来。

殿内站立着的内侍和宫女们,也不禁纷纷将目光偷偷往这边看了过来。

因着太子之前才刚取得最终胜利,就遭遇了京城和北直隶等地严重缺米。故这些时日以来,在这内殿侍候的他们,没少见到太子跟一些重要大臣商议这事。

久而久之,他们也知晓了许多这方面的事情。

过去光是从含州运输一石粮食至京城,运输费用就需得五百文。韩彻这六十四文一石的运输费用,可还是从江南松州运输到京城来!

这其中还包含有水流最为湍急危险的巩州河段,试问又如何能不让太子震撼到心情澎湃起来。

韩彻这时,就给太子仔细算了一笔账。

他这次从松州出发,行驶三百多里后进入到安州,之后又行驶两百多里至阴州。这两部分河段的水流相对稳定平缓,是比较好走水道运输的。

但由于后面安州到阴州之间的这两百里的路线当中,是一条较小的河道,容易滋生水位问题。

枯水期,水位较浅。

涨水期,水流又会变湍急。

韩彻这次适逢的是夏季涨水期,进行转运换上针对于这部分河道水位问题专门打造出来的船只后,自然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接下来在阴州进行第二次转运,更换船只后再继续行驶,迎来一段一千多里左右,中间无需转运可溯河北上的河道。

完成这段河道流程后,韩彻开始进行第三次转运,再西上三百多里,就可抵达巩州。

抵达巩州后,韩彻再吩咐进行第四次转运,换上为巩州这段最为湍急危险的河道专门打造的船只,以及早前就经过多次来回操作实践演练,具有高素质的运输技巧的队伍在,自然以势不可挡的冲势,一举顺利渡过这段河道。

最后,韩彻再在抵达含州后,进行第五次,也就是这段全程三千多里河道路线的最后一次转运。

“每段河道的水位特点皆有不同,故安州之船不入阴州。”韩彻停顿了下,继续对太子说道:“巩州之船亦不可入含州。”

如此一来,每段水位特点不同的河道,运输时都是采用的专门为其打造出来的专用船只和专业运输队伍。

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安全也尽可能的得到了保障,另外运输损耗这一块,因为全程都是官府在操办,没有任何的为图方便和省成本而实施偷工减料,也被韩彻控制到了几乎可以说是零损耗的程度。

同时,还有这次虽然看不到,但过去漕民们在接下官府任务去运输时,难免会遭遇到盗寇贼匪之害,在这么一支庞大的官办漕运队伍面前,怕是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